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聚焦裉节、多向发力,推动本市工业经济稳定运行(摘要)

作者:经济预测中心 朱子明、张亚兰

今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发力下,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工业经济运行全面好转仍面临传统优势弱化、资源要素制约、企业经营承压等诸多挑战,建议破解要素制约、做大发展规模、改善企业预期、增强纳统质效等,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今年以来本市工业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产值和出口企稳回升,投资高位运行。规模看,1-10月,本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0.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9、10月单月分别同比增长3.8%和4.1%。投资看,今年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1-10月同比增长10.5%。出口看,上半年月度同比负增长频现,下半年改善明显,7月以来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

行业增长面过半,部分领域加速壮大。1-10月,我市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上涨覆盖面过半(21个行业产值同比增速上升,14个行业产值同比增速下降)。分行业看,发电机组、集成电路、船舶、飞机卫星等部分领域加速壮大。

工业大区和中心城区积极回稳。浦东新区尽力企稳,1-10月,浦东工业产值降幅不断收窄,其中,10月改善明显。郊区整体向好回升,1-10月,7个工业大区“3增4降”,其中,闵行、嘉定、青浦3个区增长相对较好,宝山、松江、金山、奉贤4个区工业产值下降。中心城区增长较好,在低基数上呈现较好增长态势。1-10月,虹口、长宁、黄浦工业产值增长主要受烟草、黄金代工等上拉影响。

二、本市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应对挑战下,工业经济总体向好修复,各方面积极因素逐步累积,但从目标导向看,尚有较大缺口,仍需加倍努力。产业规模地位下滑,传统竞争优势弱化。我市产业规模领先优势显著缩小甚至被反超,增速放缓背景下产业规模地位将进一步下降,主要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目标要求难以匹配,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投资规模难以支撑产值增长要求,土地要素的保障机制尚有不足,排放指标的平衡机制尚需完善。微观主体收益偏弱,成本需求双向挤压。企业盈利能力下滑较快。原因来看,由于价格和成本的综合影响,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预期走弱。一方面,工业产品价格持续弱于全国水平,另一方面,工业企业成本压力较大。

三、促进本市工业经济更好稳定运行的对策建议

加强资源统筹,破解要素制约。锚定工业占比稳定目标,积极谋划全市“十五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配置土地空间和能耗排放资源。加强市区协同,研究完善战略留白的调整机制,通过城市更新、旧厂改造等方式,盘活低效闲置土地,针对存量土地充分放权,激发区级层面的积极性。

深挖增量存量,做大发展规模。狠抓增量,抓一批“大而强”的项目,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招引落地一批发展潜力大的标志性大项目;抓一批“小而壮”的项目,聚焦一批体量相对较小但韧性较高的项目,积极开展各区动员,多区布局。深挖存量,支持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加强技改。

强化政策引导,改善企业预期。围绕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大力开展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活动,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支持本市链主企业深化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协作,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多元化境外投资。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合理降低工业综合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 关闭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221593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