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2023年本市稳增长需关注重点行业的变化(摘要)

作者:经济预测中心 刘潇雨

2022年,上海积极应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叠加冲击,经济走出了V型反弹。2023年,上海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压制、内需疲弱的宏观环境发生根本扭转,本市重点行业或出现波动,需加强关注,提前应对。

一、接触型行业受防控政策优化影响,预计快速恢复

住宿餐饮大幅反弹。一是消费金额快速增长,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期间(1月20日至26日),上海市餐饮业消费金额达41亿元,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4.9%。二是商家信心有所复苏,百胜中国预计在2023年净新增1100至1300家门店、麦当劳今年将在全球新开1900家餐厅,其中900多家将开设在中国市场。2023年全年来看,根据其他经济体放开后修复经验,住宿餐饮业多数会迎来迅速修复期,如韩国于2022年2月取消阳性隔离后,韩国服务业活动指数住宿餐饮服务出现快速抬升。

旅游会展迎来重启。一是旅游订单反弹,飞猪日前发布的《2023年春节出游风向标》显示,截至1月12日,上海区域的出游预订量同比增长69.3%。2023年春节假期,上海迪士尼乐园预订同比增长4.5倍、欢乐谷七天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9%。二是会展业加快复苏,上海市明确支持会展行业恢复重振,比如对2023年在上海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上海按照举办单位实际发生的场租费用给予补贴,对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权威机构认证的展览项目给予补助。2023年全年来看,根据海外经验,防疫政策放开之后,南非旅游人数恢复到疫情前的60%左右之后旅游业基本停止恢复;越南国际旅游人数仅恢复到疫情前的30%左右,国内出行人数也仅恢复到疫情前的65%左右。

交通运输恢复常态。一是客运显著回升,市春运办统计,春运期间上海对外客运共计到发旅客2845.57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34%,为2019年的63%。二是水运市场供给紧张、运价高启的状况明显消解,供应链体系逐步适应了疫情产生的冲击,运输体系的效率得到有效改善,市场运价也开始回归正常水平。2023年全年来看,本市交通运输预计向常态回归。根据英美和其他亚洲经济体数据,客运在“放开”后增长明显,如越南在2022年3月“放开”后,旅客运输总量在3-10月间保持连续回升。

二、地产、信息服务、汽车行业受政策调整影响,预计企稳

房地产业全面回暖。2022年11月以来,针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楼市供给端的风险和抑制因素已经明显缓解。本市来看,一手彰显韧性、二手仍有压力,2023年全年来看需关注一、二手房成交结构的变化,二手房变现置换构成了一手房的大量购买力,需警惕二手房市场遇冷向一手房波及影响。

信息服务业积极信号增多。平台经济由重监管转向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22年以来,3月国务院金融委会议、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到平台经济,多次部署支持和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游戏版号恢复常态,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已累计发放了175款游戏版号,腾讯、网易旗下都有游戏过审,前期卡游戏厂商脖子的版号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2023年全年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平台经济定调发展数字经济及常态化监管,对2023年平台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塑造了积极利好的基本面。

汽车行业刺激政策退出。全国来看,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经历多轮调整退坡后正式终止,1月1日之后上牌的新能源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2023年全年来看,政策变化对本市汽车产销都将产生一定影响。生产方面,特斯拉产能确定性较大,但受降价因素影响,产值的增量预计明显少于上年。上汽不确定性较大,国补退场后全国新能源车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燃油车仍处于下降通道。销售方面,国补退场和本市新能源插混送绿牌政策终止的影响在1月数据中有所体现,难以延续2022年下半年的高热度。

三、批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受周期影响,预计难有起色

批发零售业面临商品价格下行周期。目前,全球需求放缓,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回落。2023年全年来看,“衰退预期”成为交易的主逻辑,“由胀到滞”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会日益显现,需求疲软及高利率状态下经济减速或衰退会对商品价格形成更强的价格压制。

集成电路进入硅周期波谷段。硅周期是指半导体业的繁荣期与调整期的相互交替,通常以四年为一个周期。2023年消费电子需求萎缩,半导体行业的需求急剧下降,进入周期的波谷段。据第三方调研机构Omdia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3.015亿部,与上年相比下降15.4%。PC市场出货量甚至暴跌28.5%,创下多家机构自追踪PC市场出货量以来降幅最大的季度。当前行业下降趋势仍未放缓,短期内芯片产业需求预计难以提升,需警惕硅周期 “波谷” 进一步加深的风险。

生物医药面临技术突破“空窗期”。过去两三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经历抗体和靶向药物发现高峰之后,尚未迎来下一个爆发性增长点,市场整体处于技术突破“空窗期”。2023年全年来看,对当前热度较高的基因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应在其成长阶段便充分利用我国人口红利与丰富临床资源,快速推进二三期临床并积累数据,努力实现海外市场授权突破。

[ 关闭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221593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