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绿色经济
 
聚焦“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新高地

作者:绿色发展研究部 马倩 梁天娟 徐玲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承担着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以来,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体系持续健全,已形成以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建议从“推动技术突破”“拓展应用场景”“融合发展生态”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能源系统智能化、产业结构高端化,助力区域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新高地。

一、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现状

1、区域协同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强化顶层政策设计与制度供给。先后通过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到2025年实现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双降”目标。发布《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到2035年碳减排率达80%以上,为全国首个跨域重点功能片区的低碳规划。二是建立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机制。示范区执委会联合沪苏浙发展改革和生态环境部门,构建“1+3+3+1”工作专班,通过跨域共治、低碳韧性、智慧共赢的近零碳模式,形成了“五个一”跨域共建共治新模式。三是探索污染物、碳排放管理机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实施方案、管理办法、核算技术规范等制度体系,推动长三角试点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上线运行。

2、绿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是构建“两区一县”梯次发展格局。从产业结构看,已形成“青浦服务-吴江制造-嘉善智造+特色农业”的梯次互补格局。二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多点布局。示范区聚焦环保装备、智能设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循环经济等产业,集聚了一批绿色低碳新兴领域重点企业。三是促进传统制造业数绿融合转型。截至2024年底,示范区推广绿色制造标准,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3、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双轮驱动。一是吸引技术研发创新资源落地。示范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集聚了一批重大创新功能平台。二是促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如,2024年青浦区的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用低噪音仿植绒绿色环保PC/ABS合金材料”等项目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三是拓展多元集成应用场景。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氢能热电联供等大量的绿色低碳技术在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或以园区项目的形式得到综合实践。

4、绿色专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一是绿色金融服务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先行区、气候投融资和碳金融应用的实践区、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试验田。二是绿色低碳服务机构加速聚集。凝聚一批节能降碳、碳核算、碳认证、ESG咨询等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核心力量,围绕绿电绿证交易、碳资产交易、碳足迹认证等领域共同探索组团式服务。
然而,当前仍面临产业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等挑战。

二、促进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1、共推技术突破,培育产业链创新链。一是强化协同布局、优势互补,构建“氢能汽车+数字经济+绿色物流”协同模式。依托青浦在氢车全产业链的先发优势,联合嘉善的绿氢制储用能力和吴江的新能源配套能力,建设连接三地的氢能走廊。二是协同推进绿色建筑和能源绿色转型,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园区建设模式。以水乡客厅建设为标杆,推动三地在新建园区建设、既有园区改造中同步应用超低能耗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等技术,以近零碳园区建设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三是建立联合招商与产业协同机制。编制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招商清单,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关键环节,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2、共拓应用场景,打造绿色创新品牌。一是推动“新能源+”场景。协同拓展电网侧“新能源+储能”应用,鼓励在示范区大规模新能源汇集、调峰调频困难或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关键电网节点统筹布局新型储能。二是推动“绿色智能+”场景。围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公共服务共享、综合协同治理领域探索大模型应用赋能,布局和建设一批高性能算力中心,推动感存算一体化新型数据中心集约化布局。三是推动“低碳低空+”场景。支持示范区开通重点科创园区至虹桥国际机场的低空载人航线,以及至相关物流园区的低空物流航线。

3、共筑融合生态,营造双碳发展氛围。一是构建一体化绿色营商环境。建立绿色低碳产业政策协同机制,统一标准体系、激励政策和监管规则。二是打造绿色双创赛事赋能螣系。定期举办绿色低碳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大对大赛项目的扶持力度,探索两区一县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新机制。三是深化绿色低碳产业国际合作。建设国际绿色技术转化枢纽,联合两区一县成立共同转化中心,吸引绿色低碳高水平人才和研究成果落地。

[ 关闭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22139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