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信息
 
【绿色发展】以认证试点为牵引,加快推进本市产品碳足迹标识推广应用的建议(摘要)

低碳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心  马倩 王雪湲 蒋文闻

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改革任务。2025年1月,本市入选首批国家级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获得钢铁、电子电器(电机)两项试点任务,为产品碳标识认证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积累上海经验。

一、上海已奠定较为丰富的碳足迹管理基础

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基础扎实。2011年上海发布《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方案》,已完成十余年清单编制,逐渐摸清全市各领域重点排放源。2013年启动碳市场试点,历年碳排放数据积累为推进本地数据库建设提供了丰富样本。

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化工作经验丰富。组织碳方面,在全国率先发布“1+10”系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学。产品碳方面,在全国率先发布《产品碳足迹计算通则》及燃煤发电、乙烯产品、工业气体产品的地方标准。

碳足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初步集聚。众多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对接国际标准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咨询认证服务。本土机构快速发展,帮助企业精准量化碳排放。

二、国内外碳足迹标识体系现状与应用

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碳足迹标识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大多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英国最早建立施行碳足迹标识制度,由具有碳足迹标识认证和管理资格的第三方机构为主进行宣传推广。日本采用政府主导的路径推广碳足迹标识试点计划,2009年开启碳足迹标识试点工作,2017启动“碳足迹交流计划”,已认证超1700个商品。

我国粤港澳、浙江省等地区已发布碳足迹标识相关标准、规划和工作方案,开展先行先试。粤港澳地区着重推进政策引领与标准构建,已发布电池、光伏、手机、计算机、乳制品等44类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及配套数据库开发。浙江省绍兴市率先开展纺织产业“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为全省提供先行先试经验,填补行业空白。

三、上海市加快推广应用碳足迹标识的建议

上海碳足迹管理基础相对扎实,但与此同时,仍存在背景数据缺乏、管理规范不足、国际互认不畅等瓶颈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进一步加快本市碳足迹标识推广应用。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快建设碳足迹平台。研究出台本市碳足迹标识推广应用管理相关政策文件及专项操作细则,为碳足迹标识推广应用提供政策依据与保障。加快建立碳足迹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广泛对接各类碳足迹标识应用场景。

二是探索研制核算评价标准,开展典型产品先行先试。以钢铁、电子电器(电机)等典型产品为试点开展碳足迹评价,带动各行业开展重点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

三是积极开展服务应用推广,探索多领域联动。围绕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以提高产品绿色竞争力为目标,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培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鼓励已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的企业公开产品碳排放情况,与碳足迹标识平台和应用程序实现互联互通。

四是依托区域协作机制,提升协同效益。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在碳足迹标识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碳足迹标识应用。组织相关专业机构与国际权威机构开展多层次沟通交流,推动本地碳足迹认证结果与国际机构互通互认。

2025年第3期总第1080期绿色发展  2025年3月25日

[ 返回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132738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