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活动
●2022年度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工作通报交流会在线上召开。4月27日,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工作通报交流会以云会议的形式在线上召开。
中心主任余文凯、上海农商银行副行长沈栋、杭州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林茜出席,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北京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总行、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兴业消金等12家合作共建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近30人参会。会议由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如心主持。会议听取并一致通过了上海信易贷运营服务中心关于平台工作进展、工作计划以及平台合作资金决算预算的报告。与会金融机构就参与开展信易贷的当前工作进展、下一步工作打算,特别是上海新一轮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发言。
(信用中心)
●参加中国信保第三届小微客户服务节开幕式。5月31日,第三届小微客户服务节在北京拉开帷幕,上海分会场开幕式云端同步举行。中心副主任李如心、上海信易贷运营中心主任王晓辉受邀出席。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合作,于2020年7月联合打造本市首个信易贷平台行业子平台——外贸行业子平台。这是信用保险通过科技创新为中小微企业赋能的最新成果,也是本轮上海疫情中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之一。
(信用中心)
业务动态
●召开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线上专家咨询会。3月14日,监测中心课题组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线上专家咨询会。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作为专家出席了会议,市发展改革委产业处副处长陈杰、中心主任余文凯、副主任马梅、叶东晖参与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率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好引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源”议题,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以及新时代上海当好引领中国现代经济动力源的时代意义、机遇挑战及基本思路。
(监测中心)
●召开《黄浦区夜间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线上专家咨询会。3月17日,监测中心课题组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黄浦区夜间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线上专家咨询会。市文旅局产业处副处长石志杭、市商务委商贸处王嘉懿作为专家出席了会议,围绕黄浦区发展夜间经济的特点和优势、黄浦区夜间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夜间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以及对黄?区下一步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议等调研问题,与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黄浦区商务委、豫园股份相关人员也参与了会议。下一步,课题组将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报告内容。
(监测中心)
●调研浦俄(上海)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3月21日,信息化研究所课题组调研浦俄(上海)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调研了解浦俄(上海)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布局以及未来态势等,并聚焦中俄合作基础、俄乌冲突对上海的影响、未来拓展方向等展开深入探讨,为做好相关专题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信研所)
●召开“信用+融资租赁”试点工作座谈会。“'信用+融资租赁'试点工作座谈会”于3月召开,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黄浦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及部分融资租赁企业代表参会。会上,市公共信用中心、黄浦区发改委分别介绍了“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海站)的相关情况、部分黄浦区金融机构接入“信易贷”平台取得的成效,协会介绍了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情况。下一步,协会将进一步会同市公共信用中心研究推进此项工作,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企业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优势,提高融资租赁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信用中心)
●疫情防控不松懈,稳定服务不掉线。3月份以来,本市承受新一轮新冠疫情冲击,市信用平台及上海“信易贷”平台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本市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迅速响应,加强部署,确保平台各项支持服务工作“不掉线”,切实维护上海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功能不掉线。3月1日以来,市信用平台紧急制订疫情应急预案,确保平台安全运行,全方位保障平台服务质量。二是抗疫有成效。3月1日以来,上海“信易贷”平台依托市信用平台,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助力金融机构、行业子平台完善用户画像,为中小微企业增信赋能,助力中小微企业抗疫复产。三是服务更优化。市信用平台将持续做好信用查询、信用修复、信用应用等各方面工作,营造良好社会信用氛围,支撑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
(信用中心)
●举办碳排放能力建设云培训。4月15日根据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要求,面向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各区生态环境局业务处室,举办了线上“上海碳市场配额分配制度解读”培训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余星同志详细解读国内外配额分配方法演进、碳交易年度常规工作、本市分配方案制度设计等内容,培训亮点纷呈,学习效果显著。
(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开展重点服务业企业线上调研及促进疫后服务业恢复政策研究。4月上旬,监测中心课题组对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开展线上问卷调研,受调研企业涵盖信息技术、物流快递、检验检测、贸易零售、餐饮、物业等多个行业,共81家。调研结果显示,除本市已有的“21条”政策及相关部门、区级政策之外,服务业企业希望下阶段政策从“拓广度、延深度、增力度、添温度、挖潜度”五个方面进一步发力。
(监测中心)
●调研上海智能物流行业现状及机遇。4月18-19日,中心信息化研究所课题组结合疫情以来的“流通断点”问题,先后调研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擎天智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智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上海发展现状与基础、优势与短板,疫情后面临的机遇等内容。并围绕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重卡等细分领域以及其它省市在上述领域的创新举措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做好智能物流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信研所)
●参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提升研究》线上开题会。4月28日,监测中心课题组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加市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提升研究》线上开题会。会上,课题组首先汇报了研究框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调研计划等,评审专家从研究对象界定、新形势下新内涵的把握、具体操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下一步,课题组将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研究工作。
(监测中心)
●加强跨区域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工作经验交流。4月底受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邀请,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的蒋文闻、王雪湲两位同志参与了安徽省数据质量专项帮扶整改方案的评审会,围绕数据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后续碳排放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收到了主办方的一致认同和好评。
(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长宁区数字经济季度监测》课题召开结题评审会。5月7日,经济监测中心课题组参加《长宁区数字经济季度监测》课题的结题评审会。会上,课题组汇报了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重点结论,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审阅了课题报告,认为课题基于大数据视角探索建立系统性的“数字基因”识别体系,并结合税收、工商、投资关系等数据反映数字经济多维度特征,对长宁区摸清数字企业底数,加强数字经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课题达到预期目标,一致同意课题通过结题评审。
(监测中心)
●召开《促进上海服务业疫后恢复》线上专家咨询会。5月24日,监测中心课题组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促进上海服务业疫后恢复》线上专家咨询会。市商务委副主任张杰、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伟、浦东新区科经委党组书记范金成等作为专家出席了会议,围绕本轮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加快服务业疫后复苏?重点聚焦的领域、本轮疫情激发的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增长点或动力源等问题,与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监测中心)
●参加“减污降碳城市实践主题沙龙”年会,并作报告分享上海经验。5月25日应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邀请,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蒋文闻同志在“减污降碳城市实践主题沙龙”年会上作《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上海“减污降碳协同”落地见效》主旨演讲,深入交流上海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成效以及后续创新思路。
(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开展世界银行“全球宜商环境评估(BEE)”指标分析。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全球宜商环境评估(BEE)”概念文书,对原经济《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B)评价体系作了拓展优化。课题组对BEE体系涉及的10项大类指标和201项细化指标与DB体系进行逐项比较,综合研判评价体系变化可能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并对本市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相关成果报送委领导和相关处室参阅。
(预测中心)
●优化预测方法,创新开展疫情对本市GDP冲击的影响测算。本轮疫情发生之后,预测中心对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开展了持续性的跟踪预测。课题组依托上信宏观组合预测模型,根据疫情进展,创新运用多维高频数据,对本市上半年和全年经济增长的走势进行多情景预测研判,综合分析潜在的超预期风险并提出建议。相关成果报送委领导参阅。
(预测中心)
●启动本市工业投资和工业产出相关性研究。受市统计局委托,预测中心联合兄弟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并积极与委托方对接沟通。通过基础材料和方法的前期梳理,课题组形成了多维度(包含横向、纵向、行业、区域、构成等)、多视角(涵盖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案例研究等)的研究框架,获得委托方认可。
(预测中心)
●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做好本市碳达峰碳中和顶层文件制定和报批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部门主任刘佳同志牵头多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配合市发展改革委推进完成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程序审查材料准备等各项工作,助力政策文件顺利发布;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最新部署要求,积极与各领域行业部门保持充分沟通,为本市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最新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内容做好衔接;并根据国家衔接意见,进一步抓紧对两个文件修改完善,进行能耗与碳排放数据趋势测算,完成相关会议材料的准备,并按程序开展报批工作。
(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积极开展“两高”项目预评估,助力项目落地。受市发展改革委委托,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为电力、钢铁、石化化工等8个新建项目联合评审开展预评估工作,鞠学泉、章婷、荣燕燕、梁天娟等同志及时与企业、项目属地管理部门、市区主管部门关于项目建设必要性、投资情况、经济、能耗、碳排放、污染物等关键指标等问题反复多轮沟通,并多次向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相关情况汇报。同时主动与上海化工区、宝武集团、上海石化、华谊集团等重点单位对接,详细梳理“十四五”在建、拟建“两高”项目台账,并核算经济、能耗和环境效益,为主管部门落实节能控碳工作及后续项目评审提供重要支撑。
(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