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测预测
 
G20峰会: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起点

内容提要:在全球共同对抗经济危机,阻止经济继续下滑的大环境下,42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英国伦敦召开。20国领导人就金融监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金融体系改革、向IMF和世界银行注资以及对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救援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尽管G20峰会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效果仍有待观察,但其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重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开创性意义将是毋庸置疑的。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同时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国家的组织,以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和经济问题,二十国集团(G20)于1999年应运而生。二十国集团的成员除了七国集团成员和欧盟外,还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非、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见附表1)。

 

20089月中旬,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在华盛顿召开了该组织第一届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峰会。200942G20在伦敦再次召开关于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领导人会议,讨论改革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加强金融监管以及扩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仍未触底、世界经济前景暗淡的背景下,G20开始在协调各国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起真正实质性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开启。

 

一、成果超出预期,效果有待观察

 

在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前,20国领导人终于求同存异,在对IMF和世界银行增资,加强金融监管、限制避税天堂、解决银行问题资产以及对贫穷国救援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这次出台大部分政策,包括金融监管和金融救援计划都符合市场预期,但7500亿美元增资IMF2500亿美元资金支持世界银行的贸易融资计划都大大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IMF的资金将被扩大200%,这有利于降低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国家破产风险。同时,250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计划或将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短期融资(信用证等)带来1.14万亿的资金,有利于逆转雷曼破产后因信贷市场冻结而崩溃的国际贸易。此外,二十国还同意,2010年之前财政刺激方案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全球经济信心。

 

1  G20伦敦金融峰会的主要成果

类别

具体措施

·向国际金融机构注资

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至7500亿美元;支持2500亿美元的最新特别提款权(SDR)配额;支持多边发展银行(MDB)至少1000亿美元的额外贷款;确保为贸易融资提供2500亿美元的支持;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同意的出售黄金储备的所得资金,为最贫穷国家提供优惠融资。

·刺激经济

预计到2010年底前,支出5万亿美元以刺激经济。争取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实现在明年底全球经济恢复增长2%

·促进全球贸易

建立透明监督机制,承诺在未来两年通过多边发展银行、出口信贷机构等途径提供高达250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包括世界银行将于5月推出的500亿美元融资计划。G20各方还同意需要迅速行动以结束世贸多哈回合谈判。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与会领导人承诺,在未来一年不实施直接的或间接的贸易保护措施,G20将点名谴责违反自由贸易规则的国家。

·加强金融监管

与会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制止短期高风险投机活动,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

·打击避税天堂

G20同意向拒绝签署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规章的避税天堂实施制裁,并公布黑名单。要求他们将来披露更多信息,否则将面临制裁。

 

但是,此次G20峰会对会前存在的很多分歧和核心问题并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各有关国家究竟应该分别承担什么责任等等。因此,其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刺激全球经济复苏的实质性效果仍有待观察。具体而言:

 

一是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的方式回避了核心的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实际上后者才是所谓“金砖四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但这同时也是美英等国最不能容忍的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直接表态称国际社会没有必要改变美元的核心储备货币地位,美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来对其进行支撑。客观来说,美国的霸主地位尚未因金融危机而垮台,而且当前尚未出现能够取代美元核心地位的其他货币,会议最终也只能通过解眼前之困的应急方式做出妥协。

 

二是强调反对贸易保护的原则但回避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会议公报表示,将去年11月做出的关于不增设新贸易壁垒的承诺延长至2010年底,并对此类行为及时予以纠正。然而,在严峻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各国“以邻为壑”的内在冲动大大增强。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自从200811月二十国集团在华盛顿峰会上承诺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来,已有17个国家提议或实施了约78项贸易措施,其中有66项涉及贸易限制。正如华盛顿会议上的承诺未能阻止各国相继实施保护主义措施一样,当前的局势决定了伦敦峰会的反贸易保护主义声明并不足以阻止各国采取更多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动,其作用只能是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恶性膨胀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是通过增发特别提款权回避了发展中国家要求增加发言权的呼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体系是由基本投票权与加权投票权两部分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后者是由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确定的。尽管本次峰会决定增发特别提款权并承诺20111月前实现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机构中享有更多话语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IMF的治理结构。目前,美国拥有16.8%的投票权,英法德三国共有15.7%的投票权,而中国只有3.7%,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话语权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增加。

 

二、G20开启世界经济秩序新篇章

 

尽管G20伦敦峰会已经闭幕,但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序幕才刚刚拉开。G20峰会前夕,中国、俄罗斯等对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提出了挑战,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威胁如不满足法国要求就退场,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则希望增加自己在IMF等组织的发言权。这一系列事件都标志着在世界经济领域,一国独大的局面在逐步走向终结,一个个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正冉冉升起,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奠定未来国际新秩序的框架基础

 

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对话一直裹足不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条件苛刻,而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国际秩序中的话语权十分有限,南北对话实际上成了穷国向富国“乞讨”的对话,这样的对话从来没有把从根本上解决穷国的发展问题列为对话的重要内容。G20机制吸纳了10个新兴发展中大国成员,尽管他们同10个发达成员的经济实力还不能相提并论,但毕竟开启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等对话的先河,它所代表的方向是充满生命力的。不同政治制度国家并持有不同信仰的大国领导人能按平等协商原则坐在一起开会,这将是未来国际关系大趋势之所在,也是未来国际新秩序的框架基础。

 

(二)中国逐步迈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

 

中国在G20伦敦峰会的表现,愈发的显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依然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中国变得更加的自信,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位置,通过G20伦敦峰会施展其影响力和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胡锦涛与奥巴马在峰会期间,进行了首次会晤,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影响经济最为巨大并主导了整个会议议程的“G2”。作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债主”,中美关系变得更为民主平等,美方也越来越关注并重视中方的意见。另外,法国为与中国恢复关系,不得不重申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在中国的压力下,香港和澳门也从OECD的避税港黑名单上移走了。可见,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经过此次经济危机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能给与会国家的经济复苏带来希望,中国成了各大经济体的拉拢对象。

 

在货币体系方面,中国不仅提出了构建国际货币金融新秩序的提议,而且也积极参与了构建过程并引发国内外对寻求美元以外的安全的国际通行货币的深度讨论。人民币在国际流通领域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经签署了六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共计6500亿人民币,这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速。

 

(三)新兴市场参与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

 

新兴市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是此次G20峰会的一大亮点。过去国际金融市场秩序都是由强国主导,以强制和认可的混合为基础,新兴市场国家处于制度和规则的“后发劣势”。而在这次峰会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尤其是中国呼吁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金融稳定论坛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等意向,都受到了峰会高度重视并达成了共识。这将对今后新兴市场参与国际经济事务设定了良好的基调,有利于今后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变。


附表1  2007年二十国集团主要成员国经济指标(欧盟除外)

 

国 家

人口

(万人)

面积

(万平方公里)

GDP

(亿美元)

人均GDP

(美元)

外汇及黄金储备

(亿美元)

   

30162.1

937.3   

138438.3

45845.0

705.7    

   

12777.1

37.8   

43837.6

34312.0

9541.0    

   

8226.8

35.7   

33221.5

40415.0

1362.0    

   

6103.4

24.4   

27725.7

45575.0

573.0    

   

6170.7

55.2   

25602.6

41511.0

2044.0    

   

131998.3

960.0   

32508.3

2461.0

20330.0    

意 大 利

5937.5

30.1   

21046.7

35872.0

1040.0    

加 拿 大

3297.6

998.5   

14321.4

43485.0

410.8    

    

4853.0

10.0   

9570.5

19751.0

2012.0    

墨 西 哥

10528.1

196.4   

8933.7

8479.0

919.9    

   西

19160.1

851.4   

13135.9

6938.0

1974.0    

    

112331.9

298.0   

10989.5

978.0

2500.0    

澳大利亚

2101.7

769.2   

9088.3

43312.0

257.5    

俄 罗 斯

14163.6

1707.5   

12895.8

9075.0

4354.0    

印度尼西亚

22563.0

190.4   

4329.4

1925.0

515.4    

沙特阿拉伯

2419.6

225.0   

3760.3

15481.0

285.0    

土 耳 其

7388.8

78.1   

6634.2

9629.0

828.2    

    

4758.8

121.9   

2826.3

5906.0

335.9    

阿 根 廷

3950.3

278.0   

2600.0

6606.0

459.0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央情报局。其中人口、GDP和人均GDP数据为2007年数据,外汇及黄金储备为截至200812月底数据。

[ 返回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092384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