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展望
 
互联网金融“闹革命”

   在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变革中,参与各方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他们将依托自身优势掀起一场“圈地战”

   互联网金融是个新鲜事物,是全世界央行共同面临的难题。尤其是中国金融业还没走完市场化的进程,互联网便扑面而来,让中国金改的未来更加扑朔迷离。当下,互联网已经吹响第一场“革命”的号角。最基本的逻辑是:交易是支付的基础,当互联网网络进行交易时,依附于交易而存在的支付自然难逃被互联网虹吸的宿命。然而,支付革命仅仅是渗透到经济毛孔的首场革命,对传统金融来说,变数更大、预测更难的是互联网巨头金融化,或线下巨头争抢线上金融牌照。

   这场由互联网巨头发起的“侵略战”已经打到银行家门口。互联网通过低成本对银行非核心业务的攻占已势不可挡。网上卖保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公募基金也纷纷去银行化,另辟互联网渠道。据淘宝官网显示,目前已有28家公募基金的淘宝店准备就绪。毕竟,在淘宝上卖基金不但可以摆脱附属地位(原来银行控制着基金销售渠道,基金只是编外职工),而且通道费率大大降低,何乐而不为?据2013年半年报统计显示,上半年基金支付给银行渠道的尾随佣金增长7.15%,其中15家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比例超过20%,浙商基金和富安达基金甚至超过30%。而淘宝则采取阶梯式收费。难怪银行联手阻击亦难逆转趋势。即便是银行核心业务,也面临互联网巨头的冲击。淘宝的余额宝、阿里贷、支付宝都间接实现了银行三大核心业务??存、贷、汇。且其来势凶猛,支付宝数据显示,其年交易额已经接近2万亿元,注册用户达到8亿个。而余额宝的“吸金”能力也不差,上线不到3个月,规模已达500亿元。尽管其规模还不足以与传统银行抗衡,但其膨胀速度无疑让传统银行恐惧。更何况,互联网金融已成各大巨头必争之地,苏宁已拿下银行牌照,腾讯、淘宝亦在跟进之中,一旦尘埃落地,互联网巨头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闹革命”。

   在一定意义上,阿里、腾讯、苏宁代表着互联网金融的三种模式,但其未来又将在金融上搅在一起。阿里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平台+金融+数据”的商业生态,其依托的是淘宝和阿里巴巴的交易平台,步步为营,从商品交易开始,到支付系统,再到小贷,余额宝,逐步构建自己的金融生态。其最大筹码是庞大交易额以及派生出来的大数据,2012年,淘宝、天猫的交易额已突破万亿元,支付宝注册用户达8亿,这些都为阿里打造金融帝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苏宁志在零售,试图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构建“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O2O模式。金融是其战略布局的关键点,不但大大增加对商户的粘性,而且可以激活沉睡的巨额流水,从而促进商业生态良性循环。其最大的优势是1600个线下门店,拥有门店自提、门店支付、门店配送、门店鉴定等线上线下融合。相比阿里、苏宁,腾讯的交易平台(拍拍网和易讯网)略逊一筹,但其拥有庞大的互联网入口(超过7亿的QQ用户和近4亿的微信用户),能够将传统商家一网打尽。腾讯“微生活”推出不久便已铺天盖地,如今添加移动CRM、自定义菜单、移动客服、移动支付以及手机QQ优惠平台等五大核心功能,已初具O2O雏形,一旦战略布局成气候,腾讯将成为最大的O2O平台,这将比淘宝的商品交易平台更量大面广,以此为切入口构建金融体系也将信手拈来。总之,三者各有突破口,利用各自优势从不同方向蚕食传统金融大厦的根基,一旦各自打通金融的“任督二脉”,三者又将相互渗透,互挖墙脚。

   而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革命远没有止步,更大的冲击还在于移动支付对金融业的重新洗牌。事实上,第三方支付已经开始动摇银联的线下防线,近期银联对第三方支付套码违规进行重罚便可见一斑(银联凭借超垄断对不同行业用MCC码区别,收取不同费率,这就给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乘之机)。然而,就在银联严防死守线下业务时,却不知更大的危机在于手机银行对银行卡的绞杀。移动互联网不但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的交易行为、支付方式,更重要的是其代表一种时尚、潮流。目前,中国拥有11.76亿的移动电话用户,其中3G用户为3.19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为8.04亿。一旦商业模式清晰,相关各方谈妥利益分配,手机银行将凭借巨大的用户基础对传统银行卡釜底抽薪。如微信通过与各银行直连,消费者只要“扫一扫”便能完成支付,其方便快捷程度远非银行卡能比。而移动支付不但会对基于芯片卡和磁条卡的传统卡支付产生巨大冲击,而且会给整个支付-清算的组织架构带来巨大影响。未来零售支付系统将不再是以银行为核心,而是围绕着网络零售展开,比拼的是服务。届时,不但银联将失去支付市场的核心地位,而且整个金融格局将伴随着支付模式的改变而利益重构。眼下,第三方支付与银联的矛盾(套码MCC与银联罚款),既暴露出商业竞争环境的公正性问题,也反映了真正的监管方责任,更彰显技术革命永远走在制度变革前面,国家如此,商业模式也是如此。就刷卡而言,银联与VISA都将难以阻挡手机银行的浩浩荡荡。

   目前,在这场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变革中,参与各方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它们将依托自身优势掀起一场“圈地战”。互联网金融至少涉及五个方面:银行、电信、网络运营商、第三方平台服务商、第三方支付。其中银行具有天然优势,毕竟钱存在银行,所有终端结算必须与银行发生关系。更何况,银行早已布局移动支付多年,因此,在未来手机银行浪潮中拥有战略优势。而不管互联网怎么折腾,总离不开电信网络的后台基础,电信也将凭此在费率与费基的调整中享有难以替代优势。第三方平台服务商(淘宝等)凭借平台巨额交易抓住支付链条的脉搏,将在支付革命中占据更为主动的位置。第三方支付则在线下布下天罗地网,也能分杯羹。而网络运营商(腾讯等)则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如微信对支付系统的渗透,来分享手机银行巨大的蛋糕。总之,在手机银行带来的移动支付浪潮中,将至少面临这五个参与者的重新“分赃”。

   无论是网络金融还是传统金融,终究逃不掉金融的宿命。网络金融今天突破的是金融垄断,明天突破的是金融业务模式,今后也一样殊途同归??金融黑洞,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具有内在技术的天然突破性。传统金融通过金融衍生品、金融超市走混业的道路,其核心是玩期限错配,最终如同黑洞一般虹吸社会所有资金。而互联网面大、范围宽、速度快,天然与金融的另一个属性??期限错配吻合,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腾挪余地。目前阿里小贷已经被批准资产证券化,尽管管理层将其限制在一次证券化,但互联网天然的技术特征决定了其不会安分守己,终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向金融衍生品的核心??信用违约掉期突破,成为新的金融黑洞,而且,其规模与隐蔽性比传统金融更大、更难辨,因此,风险也更难测。
(摘编自《福卡分析》2013年第39-40期

[ 返回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1248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