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展望
 
房价:谁也拗不过谁

决定房价大方向的终归是市场规律,政策虽然可以遏制房价上涨的程度却难改其方向

新年房价出现新特征:一、房价上涨的范围扩大。相比去年下半年个别城市试探性回暖,今年则是普遍回暖。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2月调查显示,100个样本城市中74个城市环比上涨,比1月增加10个,其中涨幅在1%以上的有41个。二、上涨的幅度扩大。2月十大城市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09%,同比上涨4.32%,连续第4个月上涨,涨幅扩大1.47个百分点。总之,楼市博弈向卖方一边倒,房价上涨预期开始趋于一致性。

眼看抢房行情即将引爆,政策再也无法淡定,急忙抛出新国五条灭火。尽管新政只是老调重弹,重申警示,但此时出台却独有一番用意。从时间点来看,温总理最后一次国务会议锁定房价,用意明显。既要给几乎失控的房价预期泼盆冷水,让火爆行情降温,又要向地方政府以及新一届政府摆明态度,楼市调控不可动摇,以期在房市这一民生领域挽回在其他领域的失分。

而新政的亮点在于调控重心由注重新建商品房到两手抓,让二手房价格市场化无遮无拦的状况一去不复返。过去房价调控基本锁定新建商品房,针对二手房价格的狠招却很少,以致二手房价格实际由市场供需决定。对一手房的挤压反而推动二手房火爆,而两个市场价格又是联动的,结果调控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此次调控重心落在嚣张的二手房上,且不管“20%差额个调税是否真能降房价,其作用在于将刚燃起的投机之风扼杀在摇篮里。从其效果看,短期内交易成本增加必将力挫二手房交易量,却未必会对房价有影响。如台湾地区房地产征收“15%奢侈税的结果是量缩价升,直至出台持有环节税才压住房价疯长的势头。但长期看,由于大城市土地供应有限,决定了新建商品房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因此,二手房依然是未来房地产交易的主力。

为何中国楼市会进入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怪圈?关键在于相关各方谁也拗不过谁。首先,政策拗不过市场。尽管此轮楼市回暖的特征是新的,但其遵循的规律却是老的。一是刚需支撑。调控之所以常常落空,问题在于无论是打击开发商,还是投机者,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量大面广的刚需却是真实存在的。十二五期间农民工进城、城镇化过程中,新增住宅需要823万套,再加上拆迁、改善性住房等,刚性需求量在十二五期间共有一亿套。二是货币助纣为虐。如果说刚需是市场内在的问题,货币则是有关部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今国内金融大爆炸,国外开动印钞机,都意味着下一个年代货币规模依然将高速增长,而房价自然水涨船高。三是土地瓶颈制约。18亿亩耕地的红线决定了可用于房地产的土地增量有限,相对于人口的正增长,土地是负增长。尤其是一线城市,由于集聚了教育、医疗等各种优势资源,让人们趋之若鹜,相比不断涌入的人口,土地更显稀缺。而物以稀为贵,供需的严重失衡终究会反映在价格上。因此,楼市十年九调,越调越涨只不过用事实证明了:再强大的政府、再严厉的政策都得吻合基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拗不过市场行情,所谓的合理价位与领导意图渐行渐远。

其次,市场拗不过国策。2009年以来出现的过度投机现象凸显了住房的金融属性,如今国策向再均衡回摆,虽不意味着宏调完全退场,而是在行政与市场中寻求再均衡,但经济政策向市场化倾斜,反映到房地产行业,则是更多地以市场化调节手段,如提高持有环节税等来打压房市中的投机力量,使住房向商品属性回归。毕竟,房产既是消费中的顶级奢侈品,也是公共政策中政府难辞其咎的主要领域之一。从这个角度讲,投机、投资行为终究拗不过国策,把房产投机关在笼子里的态势越发明显。开发商与投机客若以为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下楼市会重回野蛮生长时代,恐怕终究是美梦一场。

再次,刚需拗不过通胀。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资产价格一路飙升,使得刚需也架不住通胀的检验。根据瑞士信贷2012年的估算,2007年至2011年间,京、沪两地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了8倍,但房价增加了约23倍。打个比方,如果说人均收入是线性增长,那么通货膨胀则是指数增长,收入远远赶不上通胀的速度。未来通胀依然不可小觑,即便按央行计划的14%增长率,广义货币每年也要增加14万亿以上。届时,老百姓的刚需也将面临通胀主战场的洗礼,其真实度令人怀疑,可操作性也将大打折扣。

最后,新老班子谁也拗不过谁。对上一届政府来说,希望换届后能够保持政策的连贯性,继续房产调控。可新领导班子却自有考量,一方面,原有政策引发的一系列负能量需要通过微调进行修正;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敏感期,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出手太重会对经济造成重创。更何况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势头不妙,此时政策再雪上加霜,势必影响城镇化的战略进程。与此同时,新政策也不可能与老政策有根本性的脱钩。毕竟,房价代表着当今社会最敏感的话题,政府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松口,最多是在新老政策之间寻求均衡。

既然谁也拗不过谁,博弈各方的期望自然都将落空,不仅政策目标没实现,开发商也失落,而百姓期待的合理价位更是遥遥无期。至于人们为什么会在房价问题上纠结、埋怨、张扬……根本上是因为房地产反映着中国经济转型中最为复杂的一面,体现在:一、房地产涉及的博弈群体复杂。既有开发商与政府的博弈,又有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还有开发商与购房者的博弈,更有投机、投资客与刚需之间的博弈。总之,房地产关系到全民的财富分配问题,因此牵扯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二、决定房价走势的变量复杂。既有经济变量,也有政治变量,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变化又决定着政策变化,两者互为因果,这就使得预测房价变得极其复杂。如此一来,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判断,每种判断似乎都有道理,让利益相关者更加纠结。然而,任何复杂的现象背后总有客观规律支配,随着规律性特征显山露水,上上下下心浮气躁的人们终将平静下来。届时,上至总理,下至百姓,都将接受现实。

综上所述,房价既不会出现如任志强所预测的暴涨,也不会如郭建波所预测的暴跌,而是在多个变量(刚需、货币、土地、政策)的对冲下小幅微涨。毕竟,决定房价大方向的终归是市场规律,在规律特征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时,房价很难出现方向性的拐点。政策虽然可以遏制房价上涨的程度却难改其方向,不然终将自取其辱。(摘编自《福卡分析》2013年第10

 

 

 

[ 返回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10948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