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1日,纽约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最高点达到147.25美元/桶,为历史最高价格。其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一系列影响,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回调至50美元/桶左右,11月19日的收盘价为54.39美元/桶,比最高点已经跌去63%。
与此同时,美、日、欧等耗油大户纷纷下调成品油的零售价格,由于欧洲和日本征收高比例的燃油税,所以我们拿含燃油税比例较低的美国油价(含30%的燃油税)和中国的油价作比较。今年7月美国油价最高点时,美国零售汽油价格达到4.12美元/加仑,而目前美国的零售汽油价格只有2.13美元/加仑左右,跌幅近50%。如果按当前6.82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美国油价折合人民币3.84元/升(美制1加仑=3.785升),如果再扣去30%的燃油税,其实仅相当于人民币2.95元/升。而目前国内各地两大成品油生产企业93#汽油的零售价都在6元以上,部分加油站主动让利的幅度也不超过5%,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油价已经高出美国整整1倍,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倒挂现象由6月前的大幅度低于国际油价180度大逆转为目前的大幅度高于国际油价。
目前国内油价大致相当于90美元国际油价水平上的成品油价格,高企的油价势必压制与油价关系比较密切的消费品的消费量,如汽车消费,也会导致以石油为原材料的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企,这与当前提升内需、为企业减负的大背景极为不符,应该说成品油价格下调、建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机制当前已到了最佳窗口期,既水到渠成,且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国际油价下调的时机,适时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下调成品油价格有利于拉动内需、为企业减负。
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上调成品油指导价后,不料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已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且有进一步的转变为国际经济危机的趋势,全球消费市场一片萎靡,而作为耐用消费品大户的汽车业受影响的程度可想而知。因而,我国6月的成品油提价好似我们汽车业的观点,“久违”的负增长又出现在我们这样一个汽车消费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虽不能说当前的汽车消费低迷就是成品油提价引起的,但是当前成品油价格的下调确实在汽车消费者中呼声不断,是目前提升汽车消费的一个较好的手段,而由于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庞大,汽车消费的提升对当前扩大内需至关重要。
成品油价格的下调同时可以为以成品油为原材料的一些企业降低成本。当前的经济形势导致很多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而目前高企的油价使得一些成品油消耗量较大的企业(如运输类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可以把成本向下转移给消费者或下游企业,而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只能自己消化和克服。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企业好了,经济才能发展,而成品油价格的适时下调可以为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减轻负担,为当前保增长的目标作贡献。
二、理顺燃油税机制,适时推出。
国际上几乎所有的石油净进口国都征收燃油税,而中国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已近16年了。早在1994年,有关部门就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动议。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而后,燃油税却迟迟未见真正实施,但却总是被冠以“择机推出”的前提,而国家有关部门对“择机推出”中的“机”有过比较具体的解释——“油价不是太高、中央财政收入不太紧张、税务管理准备充分、社会能够接受”,其中后三个条件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和预热,无论政府还是消费者应该说都已经有所准备或预期,而“油价不是太高”这个条件在当前全球能源总体紧张的大背景下,应该说也已经到了窗口期。很难预计在明年或后年国际经济开始复苏后,国际油价还能维持现有水平。
而当前国际油价十分有利于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的联动机制和燃油税的同时推出,如果燃油税是按照油价的百分比征收,那么当前的时机非常合适。
目前汽油零售基准价6980元/吨,柴油6520元/吨。若分别下调1500元和1200元计算,汽油柴油零售价为5480元和5320元。如果开征30%燃油税,那么则是汽油、柴油价约为6885元和6684元(考虑了17%的增值税),零售油价变化不大甚至小幅提高,但养路费的免征却可以实实在在地为车主减负。
而未来国际油价上行,则比例征收的燃油税也将水涨船高,多用多交税,真正起到鼓励节能环保车型的消费,配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目前。
三、加快国家石油储备的建立。
当前国际油价的下降除了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生产和消费用油减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强大的还贷压力造成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剧增,带动美元升值,从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下降。而目前中国外汇储量已经超过两万亿美元,美元仍然是主导的储备货币,且目前人民币随美元的升值,对国际其他货币也有不小的升幅。
这种条件下,我们国家一再失去的建立石油储备机制的良好时机陡然显现,因而当前加快石油储备的建设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国家4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中可以有一部分可以投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另外渐进地购入石油,充实我们的石油储备也需有条不紊的进展。这不但是当前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好项目,也是未来保障国家经济、军事安全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