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离场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伤心欲绝,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市场的另类成熟。股市由此真正进入专业团队时代,信息更为繁杂,概念更为诡异,背景更为凶险……
行情走到现在,股民终于绝望:做趋势投资,被干掉一点;做价值投资,被干掉一点;做技术投资,又被干掉一点;再这么一路下去,还没等到牛市,股民们就早已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弹尽粮绝了。回溯郭树清年初语重心长的劝言:弱势群体不宜炒股,现在看来当时的他似乎已预感到形势不妙,故出言警示。但此话仅讲对一半,因为整个股民阶层就是弱势群体,哪怕在基金内也如此。
散户离场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伤心欲绝,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市场的另类成熟。自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推出后,过去A股只能被做多的特征被改变;而转融通出台,进一步开启个股做空时代,张裕A、中信证券、苏宁电器等蓝筹股闻声暴跌,便是“A股版浑水做空”的预演,整个市场“山雨欲来风满楼”。转融通将大幅提升融资融券规模,而后者属于杠杠交易,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融资融券独特的双边机制、杠杆效应,使各种多空组合策略得以运用,转融通则更是让对冲、套利等量化交易策略的实现成为可能,并衍生出很多量化操作策略。由此,A股市场单一的盈利模式被改变,在新的交易机制下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将更猖狂,获利也更巨大;同时被改变的,还有股民的生存状态,被清场出局将成常态,股市变成各类法人机构短兵相接的战场。至此,股市真正进入专业团队时代,信息更为繁杂,概念更为诡异,背景更为凶险,手段更为恶劣,竞争更为激烈。对此,欧美发达国家股市已有见证。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股市,有关方面将无社会波动之忧,出招政策时会更加肆无忌惮,同时忽悠普通善良人的空间日趋狭窄,面对的只是有利益、无原则的法人博弈方,股市或许因此而加速进化,因为吻合黑格尔的原则:恶劣的私欲往往是历史发展的杠杆。
在加速“进化”的股市上搞价值投资,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一根筋”。郭曾极力鼓吹价值投资,其思想情感与“人民群众”处于同一水平。因为价值投资本质是一种单向度的长期看多,这种投资理念在过去20年的股市历程中尚难成为大气候,按照A股十年股指零增长的状态,过去十年若死守价值投资便当真属于“一棵树上吊死”??十年投资收益“零增长”,那么,当未来股市以买空、卖空成为主业时,这种拧巴型的投资理念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否则在跌宕起伏、暴涨暴跌如过山车的行情中,“人民群众”只会“死无葬身之地”。这与目前宏调中的许多政策风格一致??动机是善良的,效果是恶劣的,明知是不对的,不干是不行的。
此轮“中国熊”一路势如破竹,甚至“破”了诸多所谓的经典规律:首破“通胀无牛市”。自2005年股改以来到2009年,该规律始终有效,即A股指数与CPI负相关。但自今年初以来CPI整体回落,股市照跌不误。其次是“与美元负相关”。该规律莫名其妙地在2010年-2012年7月的区间内“显灵”,谁知,自从7月以来油价上涨、美元下跌,A股却一路从2200点跌到2100点,以致该规律又莫名其妙地“失灵”。第三破的是“政策市”。郭树清主政证监会以来,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政策,却换来行情的“空”如深渊,便是对“政策市”的证伪。
面对“中国熊”的种种“异象”,“人民群众”在瞠目结舌之余,陷入了陌生的恐惧:恐惧深不见底的经济危机,恐惧比政策还深层的游戏规则??制度。新股发行制度没有触及实质性问题;退市制度基本没有考虑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甚至是以牺牲部分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IPO、再融资、大小非套现这三大抽水机还在不间断地运作,郭氏新政哪怕在技术层面再如何令人眼花缭乱,也于事无补。而相比股市这些基本制度的“缺陷”,真正的制度痼疾源头还在“为国企圈钱服务”这一设计宗旨上。先是国企圈钱脱困,以股票发行份额分配方式进行;然后,大型国企浩浩荡荡进场;最后,才分给民企“一口汤”。这一制度设计的背后是政府对股市信用的全担保,也因此,是有关部门决定着股市运作机制,掌控着股市基本的利益分配关系。股市不仅成为上市公司圈股民钱的工具,也是内幕交易牟取暴利之地,更是体制内精英利用社会资源即“人民群众”资金扩大权力与影响力进行谋利之所。并因为政治对股市运作有着心照不宣的隐性担保,以致市场参与者与权力越近,成为既得利益者的可能性便越高。而如果说主板市场作为国企圈钱主战场好歹还有“国企”这一有着“道德制高点”的企业身份做掩护,从而那些从市场上圈到的钱还是服务国企本身,换言之,肉还是烂在锅里,那么,对创业板的制度设计未能关注其前提性的变化(圈钱的“主体”从国企变成了中小民企),以致把钱圈出了实体、圈出了场外??非但没有将主板市场从圈钱的歧路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反而比主板市场更恶劣,成了一夜暴富的圈钱“圣地”。
除了圈钱这一股市“恶”制度之首,行政性管制也开始变本加厉,“父爱主义”在股市上回光返照。从IPO企业过会排队审查到过会后等待上市指令,从干预IPO定价到干预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从管理企业如何分红派息到不断改变企业退市预警规则,监管者都担心市场失灵,担心股民非理性而越俎代庖。一边对机构们苦口婆心地强调信息披露如何重要,一边自己对整体市场规则的信息披露却朝令夕改;一边打压垃圾股,一边鼓励垃圾股重组……殊不知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最复杂、最敏感的神经枢纽,对所有信息都会自行再加工,所以任何人为干预都只会带来进一步的扭曲与异化。
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被忽悠惯了的“人民群众”也开始看透各类技术性“糖衣炮弹”背后的恶制度“本相”、从而绝望悲愤地一哄而散时,当股市运行机制、基本政策制度因为玩不下去而趋于“破产”时,股市,这一判断市场经济进化与否的试金石,已被动超越房市、人民币国际化与金改,跃居中国经济当下四大难以维系的僵局之首。僵局一旦出现双方力量的失衡,便是破局的开始。不过,尽管当下“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人民群众”被放在了第一位,但“春风不度玉门关”,它在股市只代表所谓的“先进交易方式”,并不代表广大股民。这体现在近半年来的政策样式大多偏技术层面,本质上有利券商,吃了上家吃下家,政策的“潜意识”依然把股民当傻子??此态势近期内看不出有根本性的扭转。而在大的战略方向上,依然注重交易样式、投机空间的拓展,依然是美国式路径依赖??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运动。这意味着中国股市的“劫难”远未结束,更多人的耐心与信心还将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继续消磨。(摘编自《福卡分析》2012年第3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