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危机引发了中国贸易、投资、消费和货币转变的新趋势,这些趋势使得中国经济朝着更加均衡和健康方向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机遇
美国次贷幽灵终于露出最狰狞的面目:两房、雷曼、美林、AIG,这些公司无一不是华尔街的标志性机构,现在落得被接管、收购甚至破产的下场。这次危机从次级债崩盘开始,然后是信心危机,最后便是生活方式改变。这一切归根结底源自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所谓的“美国梦”是建立在过度自信、无限透支未来的消费基础之上的。2007年美国国债高达9.13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位美国人身上都背着3万美元的债务。而老百姓的消费债务也不菲,目前美国信用卡未偿余额高达2.57万亿美元,平均每个持卡人欠债8400美元,每月有一半的信用卡使用者无法全额还款。美国在叫嚣中国污染了世界时,自己却平均每人向大气排放了9吨的碳。美国生活方式的掠夺性和不可持续性已渐渐遭到各国的抵制与声讨,因此危机引发的第一个趋势即是美式生活方式被清算,逐渐失去以往的吸引力与追随者。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危机最直接的影响是外贸增长下降。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7.5%,次贷危机下美国经济下滑,“中国制造”的销量必将剧减,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率放慢一个百分点,会直接造成中国对美出口下滑近5%,今年1-7月,中美双边贸易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4.3个百分点。但美国危机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其顺带将其它主要发达国家拉下水。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同样趋于放慢,德意志银行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欧盟2009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至接近零的水平,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增速也可能由今年26%的预计增长率下降至零。要继续维持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将承受巨大的压力,预计未来国家会有相应的战略调整,但绝不是某些海归经济学家所言的加大力度于重工业生产,而是寻找新的出口替代国,比如俄罗斯、中东、非洲、东盟等国。事实上,国家贸易中对以上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份额不断增大,这种趋势将在美国危机后加强,同时预示着出口企业的营销思路要作出相应转变。
出口减缓下的中国经济政策将把目光转向增大内需。近年新兴市场的普遍态势是储蓄不断高于投资,其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消费的滞后,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有着占GDP70%的消费比例。经济失衡的结果往往是大国玩过头,小国来买单。中国想要维持相对的独立性,就必须扩大内需。目前国内外因素的夹逼下,政府税收政策将往低端回摆。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就是基于这种分析得出了国家将出台4000亿的刺激政策,其中主要就是指税收减免。而此消息最终得到了证实,财政部拟定的可能超过1000亿元减税规模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并计划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方案将使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全面转型,其最大亮点是全额抵扣、全行业转型。另外刺激居民消费的个税政策也可能在不久提上议事日程,包括个税起征点、开征保障税等。税收政策回摆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扩张性支出时代的到来,有可能形成新的一轮增长周期。
神州七号在美国危机时刻起飞,国家此举颇有以此振奋民心之意。但背后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即国有投资的力度将增强。今年1到8月份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速从去年的16.7%下滑到2.5%的低位,这一先行指标预示未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会下降,而固投是地方GDP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府不会眼看其跌落而不予理会。同时今年有许多因素要求国家加大固投力度,比如灾后重建、产业升级等,由于目前信贷环境并不理想,国有企业相比民企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国控部分的投资将担当重任。据目前信息显示,各地政府都准备扩大投资,9月初湖北省提出2008年-201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要保证5万亿,争取6万亿,北京、广东、安徽等地也在酝酿大的项目。固投走势有重回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后轨道的可能,新一轮“大干快上”潮将全面掀起。这首先会给当地企业带来更多的政府采购,同时基础投资的增大也会创造出新的市场机会,一些重大项目的投建甚至能够拉动当地产业升级。但一些没有计划好的投资也可能带来地方转型与环保的压力,为将来国家再度压制过热的宏调埋下伏笔。
美国危机中的“两房事件”给我国房产界上了重要的一课。无节制的放贷、不断推高的房价、一哄而上的投机资本,垒起了巨大的房产泡沫,其间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信贷市场跟着崩溃。即使这样,美国7年来平均房价仅翻了1倍,而我国则高达5倍以上。即便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周期,亦不能排除炒作成分。从国家近年的房地产政策来看,挤掉水分,回归理性的要求在不断强化。以往的国八条、国六条等供给方面的控制手段渐渐让位于提高贷款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等信贷手段,这一转变反映出政府压缩投机空间的意图。各中央银行对二套房、三套房的高首付、高利率政策摆明了就是打击借贷投机者。目前房市已经出现调整,投机因素逐渐出局,在清理掉炒作成分后,国家政策将以维护房市的稳定、保证相应的住房消费为主。9月15日央行终于放低利率,为房产商松绑,这一举动透露政府平抑房价是有底线的,一旦其认为房市投机得到控制,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改善房产投资环境,包括扩大对低端住房的投资,适当地放松住房信贷,以及抑制高端住房的扩张等。
美国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趋势是人民币将越来越强势。美国央行为救市而狂注数千亿美元的资产,不但没能让局面改观,反而埋下定时炸弹,道德风险的存在让一些金融机构肆意抄底,形成新一波的动荡,然后是新的拯救,美元的投放陷入无底洞。信贷危机进一步扩大为美元危机,其国际地位岌岌可危。从远期汇率来看,一年期的人民币汇率为6.7左右,贴水达600多点,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持续看好。近日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项目即将获得通过,这很可能造成其流动性过剩,美元前景依然堪忧。同时欧盟、日本等国受制于经济衰退,其货币都已见顶,因此人民币可能成为未来真正走强的唯一货币。这一趋势具有两面性,一面是拥有更强的国际结算能力;另一面则会迫使进出口贸易产生调整,某些传统的出口行业有可能转为进口,而进口行业在国内需求的扩张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会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企业寻找各种对冲方式,比如增加进口、实现出口生产的转型(比如增加产品附加值)等。
美国危机刮起的狂风现在已经给中国带来不小的影响,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中国金融改革、资本市场建设也会出现新的变化,就全球范围而言,国际经济新格局显露雏形,对此福卡将另有分析。
(来源:经济展望08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