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测预测
 
央行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强烈货币信号

内容提要:中国人民银行9月15日宣布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在此轮宏观调控中屡次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首次下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各方面必然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9月15日宣布,自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同时,自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这是在此轮宏观调控中屡次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首次下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一、两率调整对实体经济影响不一

 

1、有助于工业企业摆脱目前困境

 

今年7月的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指出,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思路由“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上涨转为全面通胀,调整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涨幅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范围内。

 

根据国家统计局912公布的数据,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为6年来新低。数字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经济形势面临下滑趋势。因此,此次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也体现了“一保一控”的思路,给企业一个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不仅有利于企业融资,减轻其资金成本方面的压力,也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预计此次调整对工业企业的刺激将在3个月后逐渐显现。

 

此次央行的调整为是否应适度放松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画上了句号。这种货币放松信号,已经使整体基调产生转向。当然从政策细节看,政府还是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大银行“按兵不动”,给中小银行“松绑”能够对其流动性提供动力,对这些中小银行盘活低效率资产,增加贷款有很大帮助。

 

2、难以撼动楼市低迷预期

 

央行表示此次降息的目的是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因此,此次下调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并不是针对眼下的楼市,降息在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减轻负担,甚至于提振股市信心方面的作用都比对楼市的影响来得强。

 

当然,不可否认降息可能对楼市带来积极影响。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刺激楼市需求,主要是增强消费者贷款购房的意愿,有助于激活交易。开发商也可能从利率和准备金率的下调中受益??相对于降息,下调准备金率对开发商来说更有意义。因为这意味着银行给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额度及分配会有所调整,这能让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松口气,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

 

但是,降息未必能改变老百姓对于楼市的预期。毕竟楼市仍处于低潮,利率和准备金率都只是回调一档,实际影响不大。降息并非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政策。因为央行没有只下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利率,下调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并非只是全部调拨给房地产业。如果这是包括信贷调控在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微调,那么也将意味着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资金需求的适当缓和,但在经济景气度和消费者信心未明显回升的情况下,轻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为时尚早。 

 

二、两率调整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

 

1、对银行业短期内有一定负面影响

 

央行15日公布的新措施,对银行业短期内的影响主要就是由于贷款利率调降,利差缩小明显。央行调降贷款利率对国内银行来说,大银行存贷利差将由此缩小11个基点,对净利润造成5~7个百分点的影响;中小银行由于有两个因素综合作用,净利差将缩小10个基点,对净利润造成约4~6个百分点的影响。

 

除存贷利差缩小外,此举对银行还有着诸多负面影响。首先,由于银行贷款资产质量正在恶化,各大银行都在紧缩信贷,因此,即便存款准备金率调降,银行放贷扩张需求也不会很旺盛。其次,银行可用资金增多,但不会流到贷款市场,反而会流到银行间同业市场,因此债券市场会很好,但同时银行资金收益将会下降,导致业绩下滑。

 

当然,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的调降也会会对银行产生正面的间接影响。比如,企业财务费用将由此而降低,银行贷款质量由此得以稳定;同时,调降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主管部门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从而稳定银行业的估值水平。由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暂不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其余中小银行来说,调降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释放2000亿银行资金。

 

因此,这一消息对国内银行业来说,是“喜忧参半”。总体来说,间接影响是正面的,但作用比较小;直接影响是负面的,作用比较大。

 

2、有助于遏制当前股市的急跌

 

对于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举表明我国宏观调控思路有所变化,将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此次调整在资本市场层面很可能被解读为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利好,推动大盘综合指数上行。

 

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将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这对股市有立竿见影的利好效果。而随着国内通胀率下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及美元反弹,也为国内货币政策转向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前提条件。另外,央行此举也是为了防止未来股市面临的动荡,有助于遏制当前股市的急跌。

 

三、未来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中小企业信贷仍不容易

 

央行此举被认为更多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利好”,但目前资金使用成本还不是中小企业经营最敏感的因素。在经济调整期,经济增长的压力主要不是供给。这次政策放松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如果银行“惜贷”倾向明显,减息的好处可能不一定能够传递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贷款出现快速增长,需要担心的则是银行不良资产有可能快速上升。

 

“惜贷”的问题和银行的整体思路有关,比如银行希望把中小企业信贷的占比从10%以下做到20%,还是仅将中小企业信贷作为信贷投向分散风险的作用,银行将采用完全不同的思路。对于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也比较难把握,因此银行方面在业务环节上也没有设置具体的比例要求,导致业务进展看起来“比较保守”。因此,在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的同时,还应该配合相关财税政策的跟进,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

 

2、两率下调加大物价反弹风险

 

上周出炉的中国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快速回落至4.9%,创出14个月以来新低,但央行行长周小川仍做出“不能放松警惕”的表态,表明目前CPI仍存在反弹的可能性,不应对其放松警惕。

 

尽管短期而言的物价上涨因素看起来都得到了控制,但在CPI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时,8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1%,增幅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涨幅达创下近12年来的新高。因此,如果在季节性、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影响下,不排除物价再度反弹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前政府面临着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压力,未来如果政府调价幅度或者货币政策松动的程度过大,物价必将面临二次通胀的风险。

 

  

 

[ 返回 ]
 
 
  无标题文档
 
今日排行
 
   
 
热点分析
 
 
 
历史工作动态
 
       
无标题文档
     
主办: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承办:上海中经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07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89090

您是第7132492位访问者